您好,欢迎来到深圳成人高考网!
深圳自考网
成人高考报名

成考资料

您的位置:首页 > 成考资料 > 深圳成人高考专升本《大学语文》模拟训练试题(2)

深圳成人高考专升本《大学语文》模拟训练试题(2)

二、文言文阅读:21~29小题。共30分。


(一)阅读《大同》中的一段文字,并回答下列21~23小题。


今大道既隐,天下为家,各亲其亲,各子其子,货力为己,大人世及以为礼,城郭沟池以为固,礼义以为纪。以正君臣,以笃父子,以睦兄弟,以和夫妇,以设制度,以立田里,以贤勇知,以功为己,故谋用是作,而兵由此起。禹、汤、文、武、成王、周公,由此其选也。此六君子者,未有不谨于礼者也。以著其义,以考其信,著有过,刑仁讲让,示民有常。如有不由此者,在势者去,众以为殃,是谓小康。


21.挑出这段文字的排比句,并分析其效果。(2分)


答案:“大人世及以为礼,城郭沟池以为固,礼义以为纪”,“以正君臣,以笃父子,以睦兄弟,以和夫妇,以设制度,以立田里,以贤勇知,以功为己”等,运用排比,相同的句式紧密排列,给人感觉一气呵成,感情强烈,气势充沛。


22.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。(4分)


隐:


作:


兵:


小康:


答案:隐:消失。 作:起。 兵:指战争。 小康:康,安。依礼而治的小安社会。


23.分析概括这段文字中所言小康社会的主要特点。(4分)


答案:“小康”社会是“大道既隐”之后,圣人对“礼”特别提倡的时代,是圣人用“礼”约束人欲、治理天下的时代。


在社会所有制与政治目的上,“小康”是“天下为家”;


在人事制度上,“小康”则是世袭制,“大人世及以为礼”;


在精神文明建设上,“小康”则是圣人对“礼”特别提倡的时代,是用“礼”约束人欲、治理天下的时代;“小康”是“各亲其亲,各子其子”;


在物质文明建设上,“小康”是“以(礼)设制度,以立田里”;


在社会治安上,“小康”是“城郭沟池以为固”,“谋用是作,而兵由此起”。


(二)阅读《蜀相》一诗,回答下列24~26小题。


丞相祠堂何处寻?锦官城外柏森森。映阶碧草自春色,隔叶黄鹂空好音。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。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!


24.如何理解“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”两句?(2分)


答案:这两句慨叹诸葛亮出师北伐,统一天下,大业未成,就死于军中,这一悲剧引起了后来无数英雄的共鸣,其中也包括杜甫本人。诗人在国家动荡之际,却离开朝廷,失去了有所作为的机会,与诸葛亮有同样的心境。这两句对诸葛亮悲剧的感叹,极富概括力。


25.在这首诗中,作者是如何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的?(4分)


答案:这首诗的三联和四联的第一句,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开国济世的功绩、忠心为国的精神以及功败垂成的悲剧。“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”,说蜀先主刘备曾三顾茅庐,向诸葛亮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,诸葛亮出山后,尽心辅佐先主和后主两朝君主,鞠躬尽瘁。“出师未捷身先死”,说诸葛亮出师北伐,统一天下,大业未成,就死于军中。


26.为什么说这首诗在赞美诸葛亮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?(4分)


答案:杜甫在年轻时就怀着“致君尧舜”的志向,本来也想做一个辅佐明主的宰相,但一直没有实现这一理想。安史之乱时,他曾一度在皇帝身边工作,但后来因党争被贬出朝廷,漂泊西南,志向越发难以实现。所以当他回顾诸葛亮的悲剧时,也是在慨叹自己未能实现远大的抱负。


(三)阅读《陌上桑》中的一段诗句,回答下列27~29小题。


日出东南隅,照我秦氏楼。秦氏有好女,自名为罗敷。罗敷喜蚕桑,采桑城南隅。青丝为笼系,桂枝为笼钩。头上倭堕髻,耳中明月珠。缃绮为下裙,紫绮为上襦。行者见罗敷,下担捋髭须。少年见罗敷,脱帽著悄头。耕者忘其犁,锄者忘其锄。来归相怨怒,但坐观罗敷。


27.简析这段诗句的层次大意。并概述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。(4分)


答案:四层:首四句,总写“秦氏有好女”。次四句,写“罗敷喜蚕桑”,热爱劳动。“头上倭堕髻”四句,写罗敷美貌。后八句,用观者的反应烘托罗敷的美貌。结构上为总一分一总。重点写罗敷的容貌美。从全诗情节结构言,属于铺垫,叙说起因。


28.解释这段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。(2分)


好:


著:


答案:好:容貌美。 著:戴。


29.将下列诗句译成现代汉语。(4分)来归相怨怒,但坐观罗敷:


答案:耕者、锄者归来后互相抱怨耽误了劳作,只是因为贪看罗敷。


三、现代文阅读:30~38小题,共30分。


(一)阅读钱钟书《论快乐》中的一段,然后回答30~32小题。


穆勒曾把“痛苦的苏格拉底”和“快乐的猪”比较。假如猪真知道快活,那么猪和苏格拉底也相去无几了。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,我们不知道;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,我们是常看见的。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,这是最糊涂的分析。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,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。小孩子初生下来,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,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,虽然他身体感觉舒服。缘故是小孩子时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,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。洗一个澡,看一朵花,吃一顿饭,假使你觉得快活,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,花开得好,或者菜合你口味,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,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,来欣赏,来审定。要是你精神不痛快,像将离别时的筵席,随它怎样烹调得好,吃来只是土气息、泥滋味。那时刻的灵魂,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,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,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。快乐时的你,一定心无愧怍。假如你犯罪而真觉快乐,你那时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同样心安理得。有最洁白的良心,跟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,效果是相等的。


30.所用修辞方法的作用是什么?(4分)


答案:比喻修辞法起到了化深奥为简明、化抽象为具体、使哲理的阐释形象生动的作用。


31.从上面一段文字看来,作者所论证的人生哲理是什么?(4分)


答案:快乐由精神决定。


32.这段文字采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?(2分)


答案:主要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。


(二)阅读作品片段,回.答下列33~35小题。


江南,秋当然也是有的;但草木凋得慢,空气来得润,天的颜色显得淡,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;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,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,浑浑沌沌地过去,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,秋的味,秋的色,秋的意境与姿态,总看不饱,尝不透,赏玩不到十足。秋并不是名花,也并不是美酒,那一种半开,半醉的状态,在领略秋的过程上,是不合式的。


33.这段文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?(2分)


答案:排比、比喻。


34.概述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。(4分)


答案:南国的和风细雨和柔和淡雅并不鲜明地突出秋天的悲凉过程。南国之秋色淡、味浅。


35.从这段文字看,作者对南方的秋天有什么样的看法?(4分)


答案:南国秋天的特点是清凉、平淡的,让人无法领略秋之意境。


(三)阅读《日出》中的一段文字,回答下列36~38小题:黄省三 经理!


潘月亭 石清,这是谁?他是干什么的?黄省三经理,我姓黄,我是大丰的书记。李石清他是这次被栽的书记。


潘月亭 你怎么跑到这里来。(对李)谁叫他进来的?李石清 不知道他怎么找过来的。


黄省三 (走到潘面前,哀痛地)经理,您行行好,您裁人也不能裁我,我有三个小孩子,


我不能没有事。经理,我给您跪下,您得叫我活下去。


潘月亭 岂有此理!这个家伙,怎么能跑到这儿来找我求事。(厉声)滚开!黄省三可是,经理——


李石清起来!起来!走!走!走!(把他一推,倒在地上)你要再这样麻烦,我就叫人


把你打出去。(黄望望李,又望望潘。)潘月亭滚,滚,快滚!真岂有此理!


36.本片段里出场的人物是谁?他们各自的身份是什么?


答案:黄省三:大丰银行的小职员。李石清:银行家潘月亭的秘书。潘月亭:大丰银行的经理,大资本家。


37.从这一片段中可以看出潘月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(4分)


答案:潘月亭毫无人性、铁石心肠、凶残狠毒。


38.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不同人物的特点?(2分)


答案:语言、动作。


您可能遇到的问题!
cache
Processed in 0.006256 Second.